【光明論壇】
作者:沈夏珠(江西師范大學蘇區(qū)振興研究院研究員)
我國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37個,如何用好革命舊址等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好革命文物?“共和國搖籃”江西瑞金創(chuàng)新機制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積極探索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發(fā)展動能,精研展陳講解,促進館校合作。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與當?shù)囟嗨鶎W校共建、共創(chuàng)、共育,每逢節(jié)假日,瑞金的革命舊址都有“紅領巾講解員”為觀眾講解,紀念館也派出講解員到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開展活動,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傳統(tǒng)弘揚好、革命文化傳承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決不允許江山變色,人民也絕不答應。吃水不忘挖井人?!蔽覀兊募t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革命文化、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渠道發(fā)揮革命文物育人功能,是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真招實舉。
把革命文物請進課堂,組織青少年學生走進革命舊址、紀念場館,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大思政課”建設結合起來,是新時代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之舉。信息時代的大中小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方式迭代頻繁,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方法、采用適應青少年接受習慣的方式建設“大思政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徑。如中共一大紀念館實施“百件文物藏品進百所課堂”項目,從館藏12.8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100件,向學校提供訂單式服務,實現(xiàn)革命文物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江西師范大學組織學生參訪井岡山,學生們在一件件革命文物中讀懂革命歷史、感受英烈豪情,革命歷史變得更加可感可信、革命英烈變得更加可親可敬;他們走進革命現(xiàn)場、置身革命場景,請革命文物“說話”、與革命先烈共情,這樣的“大思政課”既生動又有效。
讓革命文物成為教材,組織黨員干部致敬英烈、學習英烈,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這是新時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在要求。革命文物是革命英雄、革命先烈、革命前輩為理想信念積極勇敢行動的明證,一雙雙踏遍千山萬水的紅軍鞋、一件件歷經戰(zhàn)火硝煙的武器、一副副救護革命同志的擔架,無不見證著中國共產黨人苦難輝煌的歷史、無不閃爍著耀眼的黨性光芒。湖南省聚焦黨員干部,把革命文物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和黨性教育的鮮活載體,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麓書院、湖南第一師范等地開展專題學習,示范引導黨員干部走進紅色地標接受思想洗禮。以革命文物作為教材,讓廣大黨員干部真切感受理想信念的強大精神偉力,從而極大提高堅定理想信念的自覺性。
使革命文物“活”起來,營造崇尚英雄的濃厚社會氛圍,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這是新時代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學習先進的社會風尚,是反映一個國家的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的重要標識。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在廣西,烈士后代在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為學生講述英烈事跡,勉勵大家傳承英烈精神;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通過演繹紅色情景劇、誦讀紅色詩歌,讓參觀者在受到激勵和感染的同時生發(fā)出對人民英雄的崇高敬意;在河北,前往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社會各界群眾手持白菊,向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廣大人民群眾在致敬英雄、緬懷先烈中得到精神洗禮、心靈凈化、道德提升。瑞金還開展“認護文物”活動,目前已有1.5萬名中小學生、100多所高校、1.2萬名市民、67個單位通過捐款等形式認護革命舊址和館藏文物400多項。通過提高廣大群眾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參與度,提高全社會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視程度,是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
要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fā)揮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大思政課”建設、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推動革命舊址和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建設成富有特色的教育基地,設計符合不同年齡、不同群體認知特點的多樣化主題教育活動,多渠道發(fā)揮革命文物育人功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提供強大信念支撐。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5日 02版)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